新闻中心 分类>>
江西南昌: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


江西南昌通过推广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,实现了稳产增收、改善土壤、节约水资源的多重目标。这种模式避免了连作障碍,提升耕地利用率,农户收益明显提高。
江西南昌: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
在南昌郊区的农田里,过去一年四季多以水稻为主,但这样种法容易让土壤疲劳、病虫害增多。近些年,当地推广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,通过一年种水稻,一年种大豆或油菜的方法,让稻田在不同作物交替栽培中得到休养,土壤肥力逐渐恢复。
水稻作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,在雨水充足的季节种植,产量稳定;而大豆在旱季上场,不仅能为土地补充氮元素,还能分散农民的种植风险。油菜在冬季成熟,既能利用闲置的时间,又能形成花海景观,带动乡村观光产业。这样的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模式,让农田在一年四季“有事可做”,农民的收入自然就提高了。
南昌地处江南水乡,本就适宜发展多样化的农作。过去,由于只追求单一的粮食产量,土地肥力下降较快。而轮作的推广,让地力恢复与经济效益同步上升,许多村庄的农户反映,地里病虫害少了,化肥用量减少了,收成反而更好。
在这个过程中,当地农业部门提供了种植指导,包含水稻与大豆、油菜的合理搭配,播种时间的科学安排,以及防病虫的有效措施。农资供应点还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种子和有机肥料,保障轮作后每一季作物都能高质量生长。这种全链条支持,使得“水旱轮作”模式在江西南昌落地扎根。
农户收益与生态效益
采用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后,农户的收益持续走高。水稻价格稳定,作为主粮出手快;大豆需求旺盛,能带来较高的经济回报;油菜不仅能榨油,还能卖菜籽和菜花观赏票,收入来源更广。特别是在一些靠近城镇的村庄,油菜花期吸引了大批游客,当地顺势开了农家乐和采摘园,农民在田里和田外都有赚钱的机会。
在生态上,轮作有效压制了害虫的繁衍循环,因为不同作物的根系、叶面以及生长节律完全不同,害虫难以长期寄生。同样,土壤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轮作中得以平衡,土质逐渐松软,保水能力增强。农户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投入,不但降低了成本,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。
这一模式也促使农田灌溉方式发生了变化。水稻季需要足量的水,而大豆和油菜阶段则节水显著,这种交替种植让水资源得到合理分配,对防旱抗涝都起了积极作用。南昌一些地区在推广“水旱轮作”后,农田灌溉用水量减少了近三成,节约的水可供饮用及工业使用。
农技人员介绍,轮作中油菜的根系能深入土层,带动深层土壤养分向上,水稻和大豆对浅层土壤的利用互补,这种结构性改善属于缓慢但持久的生态修复。在未来,这些改良土壤的农田,不仅适合继续多元化种植,还能承受极端天气的冲击。
在江西南昌,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不只是农艺上的调整,更是对农村经济模式的优化。许多农民通过轮作积累资金,购置了小型农机具,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,劳动效率显著提高。更重要的是,村庄年轻人看到轮作带来的收益和发展前景,不再一味外出打工,而是选择返乡参与农业生产。
随着轮作面积不断扩大,南昌的农产品供应结构也更加多样化,市场上的稻米、豆类、菜籽油品质提升,口感与营养都受到消费者欢迎。本地农户通过合作社将产品统一定价、包装和销售,形成了自己的品牌,提高了溢价能力。
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不仅为江西南昌带来了稳固的粮食安全保障,还通过提升土地质量、节约用水和增加收入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样本。这种模式正在从点到面推广,并吸引更多周边地区前来取经,未来它将在更广的范围内释放出更大的效益。
江西南昌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,科学的水稻、大豆、油菜“水旱轮作”不仅能够让农户增收,还能让土壤和环境得到长远的保护,这种绿色高效的农业模式,正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。